独立做产品,定位需求还是目标人群❓
在产品二期的开发过程中,有个问题一直在脑回路上蹦迪,这个问题是出自产品一期宣传内容的评论区,有点抽象但是也算常见。
❓ 产品的定位人群,AI套壳的价值,为什么不直接用大模型。
1️⃣ 定位人群
① 先不聊一个独立开发者能做的AI套壳产品,就以自己常用的三款AI工具来说:ChatGPT、DeepSeek、Manus,这些能力突出的AI产品,目标用户群体是什么?
② 从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的社媒舆论来看,上到老下到小,不同的人群和年龄段,对于AI都有推崇和质疑的声音,但并不妨碍不同的人群都有AI产品的用户。
③ 所以从自己当下的理解上说,产品更像是很多需求的集合,这些需求组合起来能覆盖的人群,应该都算产品的目标用户,当然人群越广泛,产品开发的难度越大。
2️⃣ 套壳产品的价值
① 大模型追求的是智能和通用,所以并不会切入极其垂直的需求场景,除了广泛接触互联网的网民,大部分地区和人群并没有熟练的模型使用经验,也不会整天研究提示词如何编写,习惯普遍还停留在传统的互联网产品。
② 对一些用户来说只是想解决一个具体需求,比如写日报、取名字、做总结笔记,并不想研究如何跟大模型对话,有些人甚至没听过大模型;AI套壳产品存在的价值,就是帮不同的用户,把通用模糊的AI能力,变成可直接用的工具。
📌 AI套壳产品的价值,不在于比大模型更强,而在于帮用户更轻松地用上大模型,不是每个用户都要成为提示词专业户,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解决具体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需求,这应该是套壳产品存在的意义。
对于产品的开发者们来说,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拿捏需求的尺度,确保在指定时间内,做出还不错的产品,并且推广给有需求的用户群体,在产品起步阶段,面对的更多还是具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