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荣叫卖声声融古韵,樊璟琵琶弦上奏华章,国家大剧院声传四方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紫禁城巍峨宫殿的飞檐斗拱,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古韵,便在纵横交错的青砖黛瓦间悄然苏醒。今日,在国家大剧院这座汇聚艺术精华的殿堂里,一场跨越千年的音乐盛宴正徐徐拉开帷幕——郑光荣的叫卖艺术与樊璟的琵琶演奏,宛如两条流淌着古韵的河流,在历史的长河中交汇,奏响一曲盛世华章。
郑光荣先生,作为北京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吆喝艺人及新时代非遗传承人,一登场便将观众带回旧时的京华烟云。他的声音似从胡同深处飘来的晨风,带着独有的温暖与质朴。“磨剪子嘞戗菜刀”“冰棍儿——葫芦儿”的叫卖声,宛如老巷子里的铜铃,清脆悠长,瞬间勾勒出旧时东四牌楼下的市井画卷。郑先生的嗓音里藏着京杭大运河畔的摇橹声,藏着前门大街的车马喧嚣,更藏着吆喝叫卖声对生活的热忱与眷恋。一招一式间,尽显老艺人对传统艺术的精研细磨,每一声叫卖都是一幅活色生香的风俗长卷。当他的声音在国家大剧院穹顶下回响,历史的温度与现代的空间奇妙交融,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时光漩涡,见证古都的市井烟火穿透岁月尘埃,在新时代舞台上重焕生机。这古老又鲜活的叫卖声,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北京文化的鲜活载体,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
而樊璟女士的琵琶声,是从盛唐宫廷里飘来的云霞,带着敦煌壁画上的光晕,带着丝路驼铃的余韵。她手中的仿唐式螺钿四弦琵琶,由北京韵源天地博物馆的曹卫东老师精心制作。仿唐式琴头灵动,螺钿镶嵌璀璨,再现盛唐华彩。形制取自唐代,琴头独具匠心,螺钿工艺精湛。轻抚琴弦,似能听见千年前的悠扬乐音,穿越时光而来。当樊璟的指尖轻触琴弦,低回处似浔阳江头的私语浅唱,激昂时如铁骑突出的万马奔腾。那声音从琵琶的共鸣箱溢出,化作长安夜宴上的霓裳羽衣,化作大漠孤烟中的羌笛胡笳。曹卫东老师为这把琵琶注入的匠人魂魄,与樊璟女士指尖流淌的千年文脉完美交融,让观众得以在旋律中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古典艺术在当代舞台的新生。这把琵琶,不仅是演奏的乐器,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让盛唐的风华在现代重现。
在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里,郑光荣的叫卖声与樊璟的琵琶声交织成一幅动人的图景。时而,叫卖声如燕子掠过水面,惊起琵琶声中的涟漪;时而,琵琶声如山泉奔涌,汇入叫卖声的河流。它们在空间中碰撞、融合,形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不仅是两种艺术形式的交流,更是古代与现代、民间与高雅的和谐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