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安志强趣讲中庸30】
【中庸第二十章.第4节】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原文】
“凡事豫则立①,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á)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③,道前定则不穷④。”
【注释】
①豫,通“预”,准备。
②跲(jiá),绊倒。
③疚,愧疚。
④道,有很多解释,作者解释为人生之道。不穷,智慧无穷。
【大白话】
凡是做事有准备才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讲话前能做到“诚”(不作假),讲话就不会磕磕绊绊;做事前做到“诚”实,做事时就不会感到困惑(犹豫不定);行动之前做到“诚”,行动之后就不会产生愧疚;践行人生之道之前做到“诚”,实行时就会智慧无穷。
【趣讲一下】
怎么样才能“定”?,就是一个“诚”,诚心诚意,才会洒脱自如,问心无愧。
【原文】
“在下位不获乎上①,民不可得而治矣②。获乎上有道③,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④,反诸身不诚⑤,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⑥,不明乎善⑦,不诚乎身矣。”
【注释】
①获,得到信任和支持。
②不可得,不可能。
③有道,遵循基本道理。
④顺,孝顺。
⑤反诸身,返回自身。
⑥诚身,使自己内心诚实。
⑦明,显明。
【大白话】
处在下位之人得不到上位之人的信任和支持,那上位之人就不可能治理好民众。
要想得到上位之人的信任和支持是遵循基本道理的,这就是在交朋友时要讲信用,如果连朋友都不信任自己,那么就不能得到上位之人的信任和支持。
要使朋友信任自己是遵循基本道理的,这就是要孝顺父母,如果不能孝顺父母,那么就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
要孝顺父母是遵循基本道理的,这就是要使自己内心诚实,返回自身而不能内心诚实,就不能孝顺父母。
要使自己内心诚实是遵循基本道理的,不显明自己善的本性来,那么就不能使自己内心诚实。
【趣讲一下】
“诚”是孔门心法重要的概念。有了“诚”,就算干啥干不成,自己也不后悔。就是干啥之前,不藏有很多隐形目的,俗话说目的很单纯,所做的做事情就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