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九经,现在也不过时【安志强趣讲中庸29】
【中庸第二十章.第3节】治国九经,现在也不过时
【原文】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注释】
凡,大概。为,治理。经,常规、规范。
子,动词,即爱……如子。庶民,众民。
来,招来,招集。百工,各种手工业工匠的总称。
柔,安抚,怀柔,引申为优待。远人,这里指远方的来客,一般指外族人。
怀,安抚。
【大白话】
大概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常规,那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尊重贤人,爱自己的亲人,敬重大臣,体恤小臣,像爱自己的儿子那样去爱民众,招集各种工匠为国所用,优待远方的来客,安抚四方的诸侯。
【趣讲一下】
中国人做事讲究圆满,方方面面都照顾到,就是“和”文化。
春秋战国时,有个将军打仗前杀牛宰羊招待部下,结果忽略了他的车夫。第二天两军列阵,车夫心怀怨恨,还没开战,直接驾车到敌人阵,将军成了俘虏。
讲到人性之恶,因为嫉妒、怨恨而产生极端的事情每每发生。在团体中,要未雨绸缪,尽可能让大家接受,而有不影响优秀分子的积极性。
【原文】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注释】
道立,意思时树立身先垂范的表率,树立榜样。
诸父,叔叔伯伯。昆弟,家族里的堂兄堂弟。古代是大家族。
眩,眼花,引申为困惑。
士,当官当差的人。报,报答。礼,这里是敬意。重,深厚。
劝,劝勉,鼓励。
【大白话】
能够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就能树立榜样;能够尊重贤人,就不会被一般人迷惑;能够爱自己的至亲就不会使叔伯、兄弟产生怨恨;能够尊敬大臣,遇事有能人帮忙就不会感到困惑;能够体恤众臣,那些当官当差的人就会重重报答恩德;能够做到爱民如子,会鼓励百姓们生产积极性;能够招集各种工匠,就可以使国家财务充足;能够优待远方的来客,会让他们归顺;能够安抚各诸侯,全天下的人都会自然敬畏。
【趣讲一下】
这是站在治理国家的角度讲的。儒家有家国情怀,读书人都有经国安邦之志。
【原文】
“齐(zhāi)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