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安志强趣讲中庸28】
【中庸第二十章.第2节】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原文】
“天下之达道五①,所以行之者三②。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③,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④,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⑤。
【注释】
①达,通行、通达。
②所以,所能够...要依靠。行,践行。
③昆弟,兄弟。昆,兄长。
④知、仁、勇,儒家认为这是三种通行于天下的美德;知,通晓“天理”,通晓“天道”,就是有智慧;仁,就是儒家仁爱,有差等的爱,先亲人,再外人,再事物。勇,勇敢。
⑤一,专一,有不断“精进”的意思。
【大白话】
天下通行的大道有五种,所能够践行大道要依靠的美德有三种。就是说:‘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之道。’这五种就是天下通行的大道。‘智慧,仁爱,勇敢’这三种,就是天下通行的美德。所能够践行大道和美德的方法是专一。
【趣讲一下】
这是儒家的五达道、三达德。
孟子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有变化的是,君臣关系,现在可以看作是上下级关系,下级不要对上级愚忠,但也还讲忠。上级对下级也要有义,别冷酷无情。
有人还说“夫妻有别”,这个在古代也没讲清楚,只是说“男女有区别”,这要感谢领袖,解放了中国的妇女,女人就是半边天。“世上只有妈妈好”,爸爸们有点小郁闷哈。
三达德里面的“知”,有些人说是通晓道理,通晓“天道”,通晓“天理”。作者更愿意翻译成智慧,关于“智慧”是有重大的歧义,有些人认为各种生存技巧计谋是“智慧”,作者的感悟是“智慧”来源于佛家思想,“般(bō)若(rě)”一次应该是它的原因,就是对宇宙人生真相的“领悟”,说到这里就到头了,读者自己体会。
【原文】
~或生而知之①,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②,一也③。或安而行之④,或利而行之⑤,或勉强而行之⑥,及其成功,一也。”
【注释】
①或,有人。
②及其,等到,最终。
③一、一样,意思最终效果是一样的。
④安,自然而然,自觉自愿。
⑤利,为了好处。
⑥勉强,作者认为是深处困境不得不去做。
【大白话】
有人生来就有智慧,有人通过学习才有智慧,有人经过困难锤炼后会有智慧。最终有了智慧,结果是一样的。有的人自觉自愿去践行,有人为了好处去践行,有人深处困境不得不去做。等到获得了成功,效果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