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亲亲为大;义者,尊贤为大【安志强趣讲中庸27】
【中庸第二十章.第1节】仁者,亲亲为大;义者,尊贤为大
【原文】
哀公问政①。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②。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注释】
①哀公,即鲁哀公,春秋时鲁国国君。政,治国之道,政事。
②布,陈列。方,古时书写用的板。策,同“册”,竹简。方策,指典籍。
【大白话】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回答:“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理国家的道理,都记载在典籍上。周文王和周武王那样的人在世,他们的治国之道便能实施;周文王和周武王那样的人不在世了,那么他们的治国之道也就废弛了。
【趣讲一下】
柏拉图《理想国》里谈到,人看病找名医;治理国家要比看病还复杂,需要更专业的人。专业的人不在了,国家治理就会出乱子。用现在的话讲,有优秀的政治家是一个国家的福气。
【原文】
~人道敏政①,地道敏树②。夫政也者,蒲卢也③。故为政在人④,取人以身⑤,修身以道⑥,修道以仁⑦。”
【注释】
①人道,与“天道”相对的概念。敏,迅速。政治国之道。
②地道,什么样的地适合种什么样的植物的道理。树,栽种。
③蒲卢,即芦苇。
④故,而。为政在人,治国之道在于有贤才。
⑤取人以身,获得贤才靠国君自己的修为。
⑥修身以道,修身就是要修道。“修道”在开头有讲解。
⑦修道以仁,修道就是修“仁”,修道就是树立仁爱之心。
【大白话】
世间众生对治国之道反应很迅速;土地对种什么植物反应很迅速。治国之道呀,就像蒲苇(生长迅速)一样会快速反应。而治国之道在于获得贤才,获得贤才靠国君自己的修为,修身就是要修道;修道就是树立仁爱之心。
【趣讲一下】
意思是治国国家好还是不好,世间众生马上就有反应。治国在于用贤才,而国君自己有修养,才会有贤才来辅助。
【原文】
“仁者,人也①,亲亲为大②;义者,宜也③,尊贤为大。亲亲之杀(shài)④,尊贤之等⑤,礼所生也⑥。在下位,不获乎上⑦,民不可得而治矣⑧。
【注释】
①仁者,人也,意思是说仁就是人之间亲爱关系;儒家讲的是有差等的爱,有三个等级亲亲、仁民、爱物。先爱自己的亲人,再爱其他人,再到具体的东西。
②亲亲,前一个“亲”为动词,意为“爱”;后一个“亲”指亲属。亲亲为大,爱自己的亲人为最重要。
③宜,适当,适宜。
④杀(shài),等级差别。
⑤等,等级。
⑥礼所生也,这句是说“亲亲之杀,尊贤之等”都是从礼仪中产生。礼,泛指古代的社会规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