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先人之志,述先人之事【安志强趣讲中庸26】
【中庸第十九章.第1节】继先人之志,述先人之事
【原文】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①,陈其宗器②,设其裳衣③,荐其时食④。
【注释】
①春秋,四季的代称,这里指祭祖的时节。
②陈,陈列。宗器,古代宗庙祭祀时所用的器物。
③设,摆设。
④荐,进献。时食,指古代祭祀祖先所进献的当下新鲜食品。
【大白话】
孔子说:“周武王和周公,他们达到孝的标准了呀!所谓孝,就是要像周武王和周公那样,善于继承前人的遗志,善于完成前人所未完成的事业。在春秋祭祀的时节,及时整修祖庙;陈列祭祀要用的祭器,摆设先王遗留下来的衣裳;进献当下新鲜食物。
【趣讲一下】
祖先崇拜世界各民族都有,但中国民族更浓。也有神灵崇拜,但祖先崇拜更主流。
【原文】
~宗庙之礼①,所以序昭穆也②;序爵③,所以辨贵贱也④;序事⑤,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⑥,所以逮贱也⑦;燕毛⑧,所以序齿也⑨。
【注释】
①宗庙之礼,在宗庙祭祀的时候的礼节。
②所以,用来。序,排次序。昭穆,昭(旧读sháo),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宗庙祭祀次序,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祖、父)依次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通俗讲,始祖在中间,二、四、六......祖依次在左,三、五、七祖......依次在右。人死后的坟墓以及子孙在祭祀祖先时均按此种规定排列。
③爵,官职爵位。序爵,按官职爵位大小排次序。
④贵贱,古代指地位高低。
⑤序事,把要做的事项按专业排次序。
⑥旅,众。酬,以酒相劝为酬。
⑦逮,及。贱,古代指地位低下的人。
⑧燕毛,指祭祀完毕,举行宴饮时,以毛发的颜色来区别老少长幼(一般年龄大白发多),安排宴会的座次。燕,同“宴”,宴会。毛,头发。
⑨序齿,即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定宴会的席次或饮酒的次序。齿,年龄。
【大白话】
宗庙祭祀的礼节,用来排列祖先牌位的次序;把官职爵位的次序排列出来,用来区分地位高低;排列祭祀时各种事务的轻重,就能分辨清楚才能的高低;招待大众的时候以地位低的人为主,用来关照地位低的人;祭祀完的酒宴按头发黑白决定宴席的座次,用来区分年龄大小。
【趣讲一下】
周公设计了一套礼节,到现在还传承。如果到农村参加婚礼,就能体会到。先要迎请祖先的牌位,对有社会地位的人优先照顾(比如,新郎新娘的领导),操办婚礼的帮忙人要根据能力和专长分工,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