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天下的第一大德【安志强趣讲中庸24】
【中庸第十七章.第1节】孝是天下的第一大德
【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①!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②,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注释】
①也与,感叹词。
②宗庙,指被供奉在宗庙里享受献祭,供奉有舜的先祖和舜本人。飨(xiǎng),享受祭献。保之,指子孙得到了保佑,得到了照顾,被分封为诸侯。
【大白话】
孔子说:“舜帝是个大孝子呀!他有圣人的崇高品德,有天子的尊贵地位,普天下都是他的财富,世世代代在宗庙中享受祭献,子子孙孙得到了照顾。所以,像舜这样有大仁大德的人,必然会获得天下至尊的地位,必然会获得厚禄,必然会获得美好的名声,而且必然会获得高寿。
【趣讲一下】
周朝以前有人讲“邦联制”,舜应该是个邦联的“天下共主”。周朝是真正的封建制,就是封疆建国,是因为治理能力有限,相当于承包制。周朝累积分封了800多个诸侯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是帝国制,管理制度的主体就是“郡县制”,“百代皆行秦政治”,治理范围大幅增加,治理能力大幅提高。到了近代,我们就施行了共和制。
【原文】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dǔ)焉①。故栽者培之②,倾者覆之③。
【注释】
①材,资质。笃(dǔ),加厚,厚施。
②栽者,可以培养的人。培,培养。
③倾,倾斜,不正。倾者,不值得培养的人。覆,倾覆,失败。
【大白话】
所以,天生万物,必定要由各自资质的本身来决定是否给予厚施,能够栽培的人就培养他,不值得培养的人就只能让他失败。
【趣讲一下】
这里是有点“宿命论”,按现在的观点,人有天生的资质,也更受后天的教化。
【原文】
~《诗》曰:‘嘉乐君子①,宪宪令德②。宜民宜人③,受禄于天④。保佑命之⑤,自天申之⑥。’故大德者必受命。”
【注释】
①嘉乐,喜欢,快乐。君子,这里指的是周成王。
②宪宪,即盛大光明的样子。令,善,美。
③民,泛指庶人,老百姓。人,不包括庶人的“民”在内,一般指士大夫以上的人,即在位的人。周成王既能老百姓相处得好,又能与在位之人相处得好。
④禄,这里指王位。
⑤命,命令。
⑥自,从。申,是十二“地支”之一,与传统文化中的“命理学”有关,申的意思是大致是老天赐予。
【大白话】
《诗经》中说:‘欢喜快乐周成王,美德盛大光明。跟老百姓和百官都相处很好,天赐厚禄。老天命令并保佑周成王,这都是来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