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最新
红包
立Flag
投票
同城
我的
发布
CSDN App 扫码分享
评论
6
打赏
- 复制链接
- 举报
下一条:
1940年,17岁的皮茨与42岁的麦卡洛克教授相逢,从此两人一起改变了世界。与人生混乱不堪的皮茨截然不同,麦卡洛克先后就读于哈佛、耶鲁和哥伦比亚大学,拿了一串眼花缭乱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麦卡洛克也不像《心理捕手》的那位落寞的心理学教授,他出生优越,家庭幸福,事业蒸蒸日上,过着主流而正统的生活,学术上已经受到广泛赞誉。可是,两个仿佛来自不同时空的人,在思想的最深处走到了一起。1943年,麦卡洛克和皮茨发表了题为《A Logical Calculus of the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的论文,首次提出神经元的M-P模型。该模型借鉴了已知的神经细胞生物过程原理,是第一个神经元数学模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大脑工作原理描述的尝试。M-P模型M-P神经元是一个理想化的简单模型,基于生物神经元的基础特性进行建模。其工作原理如下:神经元接收一组二进制输入,每个输入都与一个权重相对应;当加权输入之和超过某个阈值时,神经元被激活并输出1,否则输出0。这种机制很好地模拟了生物神经元的"全部或无"的响应模式。M-P模型的影响力在于它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为后来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铺平了道路。https://mp.weixin.qq.com/s/CznFlqMrcNRiVk-21VmB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