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原文:“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亓闷,闭亓门,和亓光,同亓尘,坐亓阅,解亓纷,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浅。故为天下贵。” 引用:“弗”的本意是,左右二者虽有关联,但二者之意有背离或偏差。“知”和“言”是有关联的,但二者有背离。“知者弗言,言者弗知”的本意,应该回归为:1、知者,人的认知,用言语表达出来时,就会有偏差;2、言者,用言语描述的内容,受众接受时,也会背离原本之意。老子其实在告诫中华后人,言语和文字的描述与人本来认知是有差异的,是在讲人的认识论。所以老子认为,以言语之教的“礼教”是下德,背离了人实地调查研究之“上德”,更背离了人实践得来之“道”,用言语传递过程中,其本意就会出现偏差,数次传播之后,真理也变成了谣言。用今天信息论来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是有损失的。用百姓的通俗之言,“讲也讲不清楚,听也听不明白”。老子之言简单易懂易行,老子之意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不要光听人言之言。给文人们弄复杂了,缺乏独立思考,不喜欢实践检验,喜欢听大咖之言,喜欢追捧明星的粉丝们,容易成为被割韭菜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