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了凡四训》,一部劝人迁善改过的古书。作者是明代的袁黄,袁了凡。
这本书我以前是涉猎过的,现在又拿出来,时不时读上几段,以求对我改变自己的生活有所帮助。 我最大的愿望是改正自己的嗔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相信,只有成功的人生才有价值。或许是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又或许是社会上的“利欲熏心”。不管怎么样,我变成了一个恐惧者。害怕别人超越,害怕别人比我强,甚至有时候会妒忌别人取得的成就。每日终日悬悬,不能够静下心来。尽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心情可以静下来不少。但是至今依然被这种恐惧感压迫着,时不时会爆发出来。 可笑的是,我对历史也有所涉猎。知道古代的贤人大多不追求大富大贵的生活,他们追求一种“半耕半读,耕读传家”的平衡生活。思考一下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大抵是富贵之后,生存没有危机感,会慢慢陷入一种享乐的状态,穷乐者,国危之始也。如苏秦配六国相印之后,感叹:“如果我当年在洛阳有一些良田,会有今天的成就吗?”,然后散尽千金以馈宗族。 两种声音互相交织,常常感到矛盾。又因为第一种的输入导致一种还可以的输出,让我不敢去改变。但是我还记得,古代的人一定是要交朋友的,对朋友应该友,坦诚相见。我读过这些书,是我引以为荣的事情。但是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事与我身了不相涉,虽读书,又有何用!所以我要发善心,求善果。正如了凡四训中所说:“命由己造,福自己求”。通过自己的转变,让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安心一些。 从现在开始吧,戒除掉一些东西。每日尽力发一些善心,做一些善事。朋友有求于我的,都尽心尽力的帮助。开口说话,要常常思有益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