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裁员潮:放下大厂身段,转做外包一心搞钱】从去年开始,互联的裁员潮一波接一波,对于这些互联网大厂的前员工而言,被裁后生活还得继续,为了谋出路,不少人选择降薪去中小公司,也有人趁着自己还没到35岁,准备考公考编。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进入此前不考虑的外包公司。对于外包公司,大部分人都有一种说不清表不明的滋味,有员工直言进入外包公司会“掉价”,不利于以后进大厂。
但对于如今的现状,外包也在被部分大厂的离职员工所接受,“毕竟房贷要还、孩子要养”。
讲述人:李欣,前快手程序员
36岁,没什么好去处,暂时先去外包待一段时间。
我最近看到了不少人在讨论外包的话题,估计也都是因为被裁,只能将外包作为一个选择去试试。我也是这样,众所周知,作为35-40岁的一线研发人员,很容易成为企业优化的对象,我过了35岁的年龄,留给我的择业选择已经不多。
对于我而言外包是把双刃剑。好的一面,是可以有份薪资不错的工作,目前我回到了我老家工作,这是一个二线城市,当地公司给我开的2.5万元的月薪,职位是项目总监,虽然没有在快手时的那些福利,但至少不会感觉太“卷”,想想之前面对新技术的那种吃力,业务又拓展不开的时候,脑袋挺大的。由于我在本地有车有房,离工作地近,可以犯不着搬家去大厂旁边“卷”。
当然,不好的一面也着实有,目前我已经在这家外包公司一个月了,给我的感觉是,外包员工仅仅只是公司的挣钱工具,学不到什么,也接触不到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另外,工作的背锅侠永远是外包,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客户会让外包背锅,自己人也坑自己人,还好我算是小领导,否则我也会被扣帽子。
至于待遇,外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北京,传统国企甲方给个十年经验的员工月薪也就1.5万左右元,北京外包五年左右的都1.7万以上,而小型私企甲方待遇就难说了,哪天可能工资都发不出来。
外包毕竟不是一个长久要待的地方,目前是因为没看到好的机会,而且互联网行业确实是寒冬,所以我估计还得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接下来,我可能会和朋友一起选择创业,看看能不能搏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将心比心,对于大龄大厂员工被裁,我们选择的路不会太多,首先是不能考公考编,其次是一些公司会隐晦的表示不招35岁的人,接下来要么进小企业、初创公司,要么就自己创业,外包也是一个选择,但随着年轻的增长,我们或许也会成为中小公司、外包公司的优化对象。现在是能赚一分钱就多赚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