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告诉你,近5年那些清北毕业生都怎么样了?】
1.学校里,硕博生越来越多
从2017-2021年,清华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毕业人数变化幅度略小,博士毕业生在2021年起伏明显,增长近 22.32%。反观北京大学,每年硕士生毕业人数均多于本科,且在2021年人数增长明显。
两校相比,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甚至要多于清华大学本科生数量。2020年,教育部曾表示高校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未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另有数据显示,北京大学研究生报考人数连年破万。
2. 多行业中,教育行业从业者数飞速增长
2021年,两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签约人数最多,其中清华大学每年在该行业签约人数均高于其他行业;金融行业在两校中均表现出下降趋势。细看清华大学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教育行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签约人数在近五年呈上升趋势,教育行业增幅最为明显,到2021年,几乎与热门领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平。
无论是清华还是北大,每年毕业生签约的重点单位都有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国家电网公司等企业上榜。另每年均有数十毕业生入职本校或各大银行。或受院校专业设置影响,北京大学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毕业生明显多于清华大学。
近五年,教育行业已经成为清北毕业生中较高的就业领域之一。大部分毕业生选择高等教育事业单位任职,且主要为硕博毕业生。本科生仅在2018年有9名毕业生签约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在中初事业单位中,北上广等地的“优质中学”同样偏爱清北博士。
3. “北广上”离不开清北生
一线城市中,北京的吸引力远高于上海。广东吸纳的清北生甚至多于上海。但近年上海渐有上升趋势,广东下降趋势明显。另外,部分高校与31个省开展定向选调合作,赴基层公共部门就业人数逐年上涨。2021年,浙江、四川、山东、河北四省选调生人数超过50人。
4. 清北出身不等于百分百就业
2017年,北京大学就业率曾创近五年新高,但接下来的几年,就业率逐渐走低,至2021年才有小幅回升。当比率落实到真实人数上时,可以看到北大近五年未就业人数逐年增多,其中本科生比例最高。当中大多数拟继续深造,真正待就业的属极少数。
杭州、深圳等多地区先后出台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各项福利待遇,吸引清北毕业生工作落户。清北毕业生在各城市、行业的去留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或代表着其近年来细微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