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界那些事儿:两年实现 Nature 和 Science 双发。最近,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位博士有点火。
他叫杨超,2019 年末以一作身份发表首篇 Science 论文,成果解决了三十年来悬而未决的量子金属态问题。
2022 新年伊始,他又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再次以一作身份在 Nature 发表论文。
有实力就罢了,关键长得也很帅。
一时之间不禁让网友感叹纷纷:本可以靠颜值,非得靠才华。
杨超是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6 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导量子相变。
他今年的这篇 Nature 论文题为《玻色子体系中的奇异金属态》。
主要是他和其他研究人员首次在高温超导体中发现并证实了玻色子奇异金属。
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Chandra M. Varma 的评价杨超等人此次的发现为: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大突破。Nature 审稿人则称其为:引领量子理论发展的变革性成果。
再往细了说,这项成果对未来研究低能耗超导量子计算,以及极高灵敏量子探测技术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杨超 2019 年发表的 Science 论文题为《超导-绝缘量子相变中的玻色金属态》。该研究也是首次在高温超导纳米多孔薄膜中完全证实了量子金属态的存在,结束了量子金属态的存在及其形成机制在国际学术界上长达 30 多年的争论。同时为实现极低温工作环境下的微电子器件及下一代新型单光子探测器件提供了可能。
该成果曾获 2019 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特等奖等众多奖项。杨超也因这篇成果受邀到斯坦福大学、布朗大学、华盛顿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公开学术报告。
据报道,杨超从大二就开始接触科研。当时的他对材料领域一知半解,但却很感兴趣,脑子里充满了新奇的想法。兴趣和好奇心驱使他一路走到现在。不过,他形容科研这场“马拉松”的赛道,并非平坦的“塑胶跑道”,而像是进入丛林之后去寻找一条可以穿越的小路。在路上遇到困难,尤其那些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越需要耐心和毅力。
就像在写 Science 那篇论文时,杨超就表示研究进展比预想的要更艰难:“有很多次,我感觉要找的东西已经近在咫尺了,但事实上却远在天边。”他一共花了三年时间,在此期间把各种猜想用实验一步步证实,来回推倒重来了 5 次,最终才完成了这篇杰作。
- 复制链接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