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发差评被判赔3272元 北京研究生遭遇冲上热搜】匿名给个差评,还能被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这是什么情况?
最近,北京高校研究生的真实经历,成为热搜事件。原来是他在知乎问答下面,匿名给了一家考研机构差评,结果就被起诉了。如今一审判决结束,他被指诽谤、侵犯名誉权,不光要道歉,还要求赔偿3272.5元。
此事一出,不少网友被惊到,直呼“看不懂了”、“好迷惑”。
事件冲上热搜没多久,涉事考研机构——文科考研网(简称文考网)也回复了:
嗯,没说不让差评喔。
不做澄清,对家如果不服可以继续上诉。
时间拉回到2020年年初,当事人方某正准备考研复试。因为前期调研中看过很多文考网的广告信息,以及也跟相关人员进行过微信咨询,于是在2月份,他购买了文考网价值700元的国际关系复试班。
据当事人表述,之所以觉得不好,是因为所学课程质量一般。所购10个课程,结果4个晚上就上完了。“我当时感觉内容简单,教我们写个人陈述比较有用,其他的内容对我来说用处不大。”
于是就在上完课后的一个多月,他在知乎话题「文考网怎么样」下匿名给了差评。没想到,此举竟遭来起诉。
在文考网看来,这些差评具有严重诋毁造谣性质,对文考网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涉嫌侵犯了公司的名誉权。并在官方声明中贴出了部分言论。诸如“店大欺客”、“信徒”、“暴利”、“文考虎视眈眈在微信上拉架,谁敢实名谁必定被网暴……”
最终在2021年12月,一审判决结果出炉。判决书显示,两位被告需要在在知乎显著位置持续登载致歉声明二十四小时,并向原告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成本,共3272.5元。目前三方均已再次提出上诉。官方微博最初的回复声明也已修改。最新的声明中,加上了“起诉原因并非店铺差评”、“暂不做澄清”等描述,同时,官方微博关闭了评论通道。
从网友评论来看,这件事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匿名发帖评论,也会受到追责。不少网友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匿名发帖也会被起诉。但其实,网络本身并不是法外之地,“匿名”本身也是“透明”的。
另一方面,原来给差评不仅可能吃官司,最后还可能败诉。这起案件本质,实际上是商家名誉权和消费者评价权之争。
所以,真的就不能在网上发表任何关于“差评”的言论了吗?这类名誉权案件的度确实难以把握,但作为言论发表者,也确实需要理解“发泄愤懑”与“借机诽谤”之间的差异。
看来我们在网上冲浪时,也得多留心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