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II、see also: 如何实现有效地进步?
## 3.1 第一步:自我认真和调节
1、只有正确认识到特定情境对自己行为的影响,才能提前防范到自己所不希望发生的危险。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这就是实现有效进步的第一步。
2、要做出有效的改变,对于当时发生的问题,事后要记录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其次要整理具体事件之前的来龙去脉,最后则要把改变落实到具体的行动。
3、落实的五个方法:用积极的陈述和行动代替消极的陈述和行动,要进行预演,找一个榜样,循序渐进地改变,最后要巩固效果。
>(好的口头表达背后是仔细的准备,这个准备就包括预演。) ## 3.2 第二步:【培养自我导向和社会导向地一致性】
### 3.2.1 让每个孩子自由发展,孩子内心中自然会产生一个自我导向,就是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为什么中国年轻人的社会导向和自我导向常常不一致?】:教育的同质化,会让孩子本身的某种智力或天赋得不到开发;相应的能力得不到开发,孩子也就不会产生对应的自我导向。
>第一个原因:`父母习惯于越俎代庖`,替孩子做选择,而父母做的选择,通常更注重社会的需求。
(比如很多父母替小孩子做职业的选择,这种选择和他将来的自我导向完全一致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第二个原因:`教育的同质化` ### 3.2.2 培养团队精神
让自我导向去配合机构导向的做法,其实就是团队精神。
>在一个组织内可能有十几种岗位,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如果缺了某一种,整个组织的绩效不是少十分之一,而是有可能就要打对折甚至更多。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各个岗位上的人安排得特别好,也不可能直接从社会上找到所有需要的人,总是需要员工们去配合机构导向做出调整。 ## 3.3 从计划导向转变为行为导向 1、知识阶层容易对“知”产生依赖,就更需要注意在“行”这方面的主动性。
2、今天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流动性很大。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做的任何计划,都需要在行动中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
3、今天大家获得知识的渠道都很多,你想要获得其它人没有的认知,只能靠自己的行动。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要想在知的层次上超过别人,需要在行的方面比别人更努力。